路徑 : 服務介紹 > 最新消息

2018年01月29日 04:10 中國時報 楊騰凱
農業勞力需求高,當農村人口流失、老化而勞動力不足時,農地因為搬不走,無法外移到海外尋求更多勞動力,需要政府務實面對,解決農業缺工。農委會一邊喊著增加3萬名新農民時,也應認真檢討是否開放農業外勞,否則有將無兵,農地將變荒地。

農委會雖試辦農事服務團等措施,盼以國內勞動力補足農業缺口,但以缺工嚴重的酪農業為例,去年農委會乳牛飼育團共開出54名職缺,完成培訓僅29人,最後更只有11人正式媒合到牧場工作,問題不外乎是乳牛飼育工作辛苦繁重,投入情形不踴躍,也顯示輔導國內勞動力填補農業的策略,已逐漸走到瓶頸。

新政府上任後,號稱10年內要增加3萬名新農民,擴增農業科系公費生,其實這些管道培育出來的農民都是農場主,是將軍,而非提供勞動力的兵源,眼下台灣農業的問題是「缺兵不缺將」,在勞動力來源未著落情形下,若新農民持續進場,只會把缺工的坑洞越挖越大,施政不該繼續擺錯重點。

農委會既然已經有勇氣開放在台外勞合法打工,填補季節性缺工缺口,更應一鼓作氣,盤點酪農業這類長期性缺工的農業人力缺口,認真思考啟用農業外勞,或提出其他高明的化解之道,給產業一個交代。

中臺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黃琮琪就指出,缺工的主因還是農村人口老化及外移,農業缺乏長期性的投資,難以轉型升級,無法創造更高的經濟誘因吸引勞動力,政府應思考如何提升農產品的價值,提升務農收入,有了經濟誘因,民眾從農意願才會隨之上漲,促使勞動力回到農村。

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也說,美國在靠近墨西哥邊界地區,曾在農忙時允許墨西哥人跨境工作,澳洲則是吸引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到當地農場打工旅遊,若台灣農業能支付有吸引力的薪資,可借鏡國外解決缺工的作法。

(中國時報)